近年来,不法分子以养老公寓投资、古玩字画收藏等形式,以低投入、高回报、零风险为诱饵,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、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,老年群体因知识更新慢、辨识度弱,成为不法分子重点针对对象。老年人在上当受骗后,往往以民间借贷纠纷提起诉讼主张权利。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针对老年群体涉诉案件,充分发挥审判职能,及时摸排甄别犯罪线索并移送刑事侦查,努力守护好老年人的养老钱袋子。
加强法治宣传,做好前端防范,增强老年群体防诈意识
依托“一册”,打造便携宣传载体。手机短信、网络视频等传统防诈宣传方式,因老年人信息查看渠道、查收方式的差异,直接效果有限。老年群体基于对司法工作人员的信任,对法院制作的宣传手册等更具信赖。青羊法院立足审判实务,充分考虑老年人接收信息需直观、易懂、简明的特点,制作《老年人投资消费金融风险提示》宣传手册,归纳总结出常见的四种老年人投资消费金融风险,梳理出老年人投资理财五原则,通过典型案例、以案说法、图文并茂的方式,引导老年人树牢防诈意识。
开展“三进”,构建多元宣传模式。一进社区,选择老年人在社区进行疫苗集中接种、参加文化活动等时机,现场悬挂横幅、发放宣传手册,并向社区服务中心赠送宣传手册,供群众自行取阅,确保宣传广度;二进机构,组织法治指导员深入老年人独居家庭、养老服务机构,面对面讲解身边诈骗案例,确保宣传深度;三进法庭,在老年人涉诉普通民事案件中,利用审理间隙,对老年人从事经济活动风险进行提示并发放宣传手册,确保宣传精度。
强化“梳理”,总结实时宣传成效。今年以来,青羊法院共派出法治指导员20余人,组建7个小分队,开展社区集中宣传8次,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册,接收咨询200余人次,法治指导员的“以点及面、以案说法、以讲释法”的面对面宣传,让老年人面对诱导时“一册在手、宣讲在耳”,提高了老年人防范养老诈骗的知晓率、普及率、辨识率。
强化审判职能,注重中端甄别,做好犯罪线索摸排转办
建立涉老年人权益保护特别机制。优化老年人涉诉案件审判流程,引导老年人完成诉讼费交纳、规范证据提交,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,实现文书送达、开庭排期“人性化”;涉老年人的民间借贷案件审理时,着重审查借贷合意形成过程、借款用途、款项最终流向,要求对涉老年人案件进行强制类案检索,对针对关联主体提起的诉讼,及时纳入四类案件监管,掌握案件办理进度。
二是做好涉老年人纠纷摸排甄别工作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、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初期,受害老年人多持有“能收回多少是多少”的心态,寄希望于通过民事诉讼,再行执行收回款项,诉讼中往往愿意作出让步调解,不会主动披露涉案人数、金额。由于非吸案件以民间借贷为幌子,将真实交易隐藏在债权凭证下,与正常民间借贷难以进行区分,因此在案件审理中,采取“细节切入法”、“证据印证法”等方法,围绕借款原因、款项用途、身份关系等展开事实调查,从当事人陈述与证据不吻合的细节处入手,结合客观证据综合认定事实,避免机械采信书面证据。涉非吸案件由于存在现金交付、收付款主体不同等情形,不法份子在事情败露后通常会拉黑微信、解散微信群,导致老年人诉讼主体、请求不明确,在此类案件中,通过与行为地公安派出所协调,依法依职权调取证据,对涉案人数、金额等基本事实进行初步固定。
加强涉老年人案件移交刑事处理。对于审理中发现涉嫌刑事犯罪的,移送前与涉嫌犯罪行为地公安机关沟通协调,防止因认识差异出现推诿扯皮,做好移送后的跟踪协调工作,确保案件移送后能及时处理。对于尚未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,综合运用民事司法手段,及时予以裁判处理,切实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。如在审理涉“艺术之库”字画收藏民间借贷案中,因当事人陈述与证据存在疑点,通过庭审引导查看完整微信群聊天记录后,及时掌握上百名受害群众联名准备上访的情况,从而确认向不特定对象借款的事实,及时与公安机关联系移送刑事处理。
做好工作联动,强化末端打击,形成齐抓共治的良好局面
召开“协调会”,做好内部沟通。对在审理中发现涉养老诈骗的苗头性、典型性问题,通过汇总、梳理、分析,与本院刑庭、立案庭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,听取意见建议,形成统一的类案指导性“审查思路”、“对接通路”。
发送“意见书”,做实风险防范。适时向监管部门、行业组织、社区等反馈意见,今年5月,针对涉及融资服务行业涉诉情况,在区委政法委组织下,区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分局、市场监管局、金融局、审批局等职能部门,对融资服务行业启动专项整治,确保融资服务行业合规经营。
搭乘“直通车”,做优全链护航。与辖区公安局、检察院加强沟通对接,依托养老诈骗刑事犯罪线索共享通道,及时通报犯罪线索,通畅刑民交叉案件移送处理对接机制,确保民事移交、刑事侦查无缝对接。通过各方合力,形成“守护养老”长效常治的基层社会治理良好局面,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、安全感、幸福感。
文章来源:今日法制网
责任编辑:徐婉桦